各市农委: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印发〈2018年绿色高质量高效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农粮油〔2018〕2号)精神,近期省厅组织申报2018年部级绿色高质量高效创建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要紧紧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进一步聚焦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绿色高质量高效创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开展粮油和蔬菜整建制创建,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量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二、创建内容
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根据我省实际,选择杂粮、小麦、玉米、油料以及蔬菜等作物实施。
(一)“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集成。集成整地、播种、管理、收获等各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总结“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着力解决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技术间协同不强的问题。每个创建县、每个创建作物要以1—2项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1—2套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二)“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创建区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实施主体,大力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同时探索应用“互联网+”现代种植技术,提高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创建区作物产量较非创建区高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非创建区高5个百分点,园艺产品优质率较非创建区高5个百分点。
(三)“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打造。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创建区”、“合作社+创建区”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推广优质专用品种,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创建区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00%。
(四)“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在创建区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技术,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创建区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地膜回收率达到100%。
三、申报条件
以县(市、区、旗、场)为申报主体,综合考虑种植传统、生产规模、基础条件、管理服务和产业化水平等因素,严格申
报标准,确保优中选优。创建县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创建面积大。全年累计创建作物面积不少于10万亩(园艺作物不少于5万亩),单一作物集中连片种植。
(二)服务水平高,县域内耕种收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以上。创建区生产主要环节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订单种植全覆盖。 (三)行政推动强。实行部省县三级联创、以县为主的原则,承担绿色高质量高效创建的县,要成立由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的实施小组,以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为主的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统筹协调抓好落实。重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四)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要聚焦我省农业农村工作战略重点,围绕有机旱作、优势作物、特优区产业园创建等重点工作,选择在工作好、水平高的市县,实施2018年绿色高质量高效创建。突出优势杂粮、旱作农业、功能食品三大特色,着力培育打造杂粮、小麦、玉米、蔬菜优势产业集群。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集中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应用典型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中示范标杆,下大力气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我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五)申报的作物在当地属于优势作物,生产基础好,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六)当地农业部门技术力量雄厚,服务能力强。
(七)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有一批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申报主体及程序
以县(市、区)为申报主体,坚持县级自主自愿申报、市级推荐、省级公开竞争择优、部级差额审核确定的原则,自下而上逐级申报。
由各市农委组织,各县自主申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按照申报条件开展自评,填写申报表(见附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限内提交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市农委审核后择优以正式文件向省农业厅推荐申报。省农业厅通过公开竞争择优项目县报农业农村部。
五、申报数量及规模
2018年我省安排8个县承担部级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其中,粮油项目7个,蔬菜1个。以1:1.2的比例差额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在区域布局上,向主产区和特色产业有优势的地区倾斜。粮油项目每市申报1--2个县;蔬菜项目每市申报1个县。
六、补助环节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物化投入补助。对运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物化投入进行补助。二是社会化服务补助。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三是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给予适当补助。
七、材料要求
县级农委编制的项目申报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项目背景。客观分析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项目。
(二)项目目标。通过项目实施,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实施地点、规模和技术模式,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等情况。
(四)资金使用计划。
(五)项目保障措施。
各市接到通知后,认真组织申报工作。在县级自主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市级审核后正式文件推荐,于4月25日前将推荐文件上报省农业厅种植业处(一式7份),同时报送电子版。4月下旬省厅组织项目评选。
联 系 人:孙跃武 刘志峰 武少东
联系电话:0351—8235021 8235150 8235024
邮 箱:lsgcgx@163.com
山西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8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