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有关市农委:

     今年我省小麦再获丰收,单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省小麦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持续提高小麦产量的任务依然很艰巨。目前,我省冬小麦播种工作即将展开,为进一步抓好小麦生产,确保我省粮食安全,努力提高口粮自给率,现就做好冬小麦播种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抓好小麦生产的重要意义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要确保口粮安全首先要抓好小麦生产,不断提高小麦单产水平,提高自给率。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小麦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做好小麦秋播的各项准备工作,把今年冬小麦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明年全省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二、积极稳定小麦播种面积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和我省惠农政策落实力度,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处,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扶持小麦生产的政策措施。要把落实冬小麦播种面积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南部水地区要大力推广小麦玉米两茬平作高产栽培技术;中部地区要大力推广小麦玉米间作套种技术;新发展的水果、干果区,在果树幼龄期要推广果麦间作技术。今年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力争稳定在1030万亩以上。

    三、努力提高小麦单产水平

各地要积极探寻小麦单产提高的有效途径,扎实组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和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推广等重点项目。全省在小麦生产重点县安排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90个;推广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7万亩;推广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栽培技术22万亩。项目涉及市、县要认真编制实施方案,科学确定物化补助和技术补助环节,切实加强资金监管,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水平。高产示范片及地膜覆盖、沟播技术推广,要坚持集中连片,落实项目区域、优良品种、技术模式等。力争通过项目实施,建设一批水地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旱地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连片小麦高产田,对全省小麦生产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确保小麦播种质量

小麦播种工作对丰产丰收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选种、整地、施肥、播期、播量等各个环节,集成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力争一播全苗;要选好用好小麦品种。针对我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双季高产光热资源略显不足和小麦生育后期易发生干热风以及旱地面积大等特点,因地制宜,选用综合抗逆性好的中早熟多穗型品种和抗旱品种;要精细整地。隔年深耕或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要采取播前播后镇压,防止“虚土层”太厚,影响出苗;要搞好播前种子处理。应选用包衣种子或播前拌种,杜绝“白籽”下种。对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田块,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性搞好拌种;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精量适期播种,确保苗全苗壮。

    五、切实做好小麦供种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做好小麦供种管理工作。要加强秋冬种小麦种子数量和价格信息调度分析,准确掌握辖区内分品种种子供求、价格情况,及时发布行情信息;根据需求及时协调种子企业供种到位,做好地区间畅销品种余缺调剂;要指导种子企业把好种子入库和出库关,对所有批次种子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种子不得流入市场;督促企业加强精选加工和包衣处理,进一步提高质量水平;要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确保小麦种子质量。

    六、扎实做好冬小麦生产的组织指导和各项服务工作

现在距小麦播种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农时紧迫。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制定抗灾减灾预案,做好抗灾种麦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小麦播种期间,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掌握麦播动态,落实关键措施,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认真抓好麦播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扎实做好秋冬种工作,为实现明年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2015年山西省冬小麦秋播面积安排表

 

                                                                                               山西省农业厅

                                                                                               2015年9月2日

 

 

附件:

2015年山西省冬小麦秋播面积安排表

 

                                                 单位:万亩

 

地  市

计划

合  计

1030

吕梁市

11

长治市

21

晋中市

29

晋城市

94

临汾市

356

运城市

519